• 前言 • 免責聲明 • 辨別程序 • Yamaha的國產型號年表PDF • 序號/年份參考表
鋼琴內部:序號字樣 • 型號字樣 • 鋼鈑螺絲 • 琴釘 (Tuning Pin) • 鋼鈑右上角特徵 • 「NIPPON GAKKI S.K.K」 • 「MADE IN JAPAN」 • 鋼鈑LOGO • 鋼鈑顏色 • 腳踏機關
鋼琴外部:琴身線條/琴蓋油壓機械 • 腳踏數量/形狀 • 鍵盤下兩側的支撐柱 • 琴身的「YAMAHA」Label
新舊Yamaha直身琴真假鑑定攻略
最後更新:4/6/2023
背景
Yamaha是十分流行的鋼琴品牌。就算是有點舊,經典型號如U1和U3的Yamaha二手琴價錢仍可過萬,十分可觀。隨便搜搜,就見到一堆二手U1鋼琴的post,價錢從$15,000至$41,800,相差兩萬幾。
以常理來說。愈新的琴賣得就愈貴。因序號反映生產年份,市面上會出現序號被改過的Yamaha鋼琴。我們這些修理鋼琴的技師就算沒有從事這種改裝,看得多也會察覺異樣。可是,這類辨別的資訊其實十分有限,就算大眾明白琴齡愈小愈好,也好像只能盲目相信琴身上的序號是真的。
這篇攻略主要用途
(1) 從Yamaha鋼琴內外的特徵去辨別鋼琴的大約出廠年份;(2) 舉例說明一些常見的改裝例子;(3) 以具代表性的圖片實證不同年份的鋼琴特徵;(4) 讓讀者可以單從網上的二手琴照片進行初步評估。
此攻略為Blog的「詳細版」的精華版。為了以實例(圖片)來證明論點,我包括了很多很多世界各地的二手琴網的圖片。雖然我覺得我用的照片都是「真」的,但國外的二手琴也會被改(其實可能就是經過亞洲地區再時改造的)。如有錯漏,請舉證。因為圖片量太多了,我就不一一都link了,不好意思。
本文主要針對最流行的U系列,不過大部分特徵都能套用在別的日本製Yamaha直身琴。一如以往,有問題可聯繫蔡師傅。
辨別程序
1. 從鋼鈑上的找出序號,利用「序號/年份參考表」一欄找出相應生產年份,再推算這部鋼琴的各種特徵是否與該年份的特徵相乎。
2. 利用Yamaha的國產型號年表(直身琴)(pdf檔) 檢查型號(例如U1、U3)與生產年份是否吻合。
更改序號本來就是不誠實的行為,若能證實有不乎合的特徵,也就說這部琴可能有更多被改過的部分。
Yamaha鋼琴出廠年份/序號參考表
出自《JAPAN PIANO ATLAS 2017》,似乎跟網上一些序號表有些出入。
序號字樣
50年代之前的早期鋼琴的照片十分罕有,我只找到這一部1932年的。因為與之後的特徵十分不同,所以不肯定這序號是否後期加上的。就當是個參考。
50年代至1972年或之前的序號(#1540000之前)都在鋼鈑的LOGO下面。字體較現代的肥,尤其是仍於5位數字的時候。
我沒仔細去量度字體的大小,U1的序號似乎因為空間較窄而很貼邊。
U3和U5的空間較闊,序號空間感較好。雖然不有時會印得有點斜,至少字與字的間距是一樣,看起來自然。
1971年或之後(#1150000之後),序號開始印在鋼鈑右上方、型號右邊的空間。
自此的字體都印得很工整和利落,字體和位置基本上再沒轉變過。
近年的字體感覺比之前略闊,看起來十分順眼。
如發現有印錯位置、歪了或者是割字脫落的話,可能是做假。
序號左方的英文字母
在U系列鋼琴中,若序號旁邊有一個英文字母並與序號有一格空間(例如上圖的「A」字),這個字母應該就是型號的一部份。
但要留意中國杭州廠製造的鋼琴序號會以「H」字為開首,字母是序號的一部份。
「J」字開首則是印尼出廠,也是序號的一部份。
沒有被修改過的舊琴在琴身內右側會刻上或印有序號。但是被改過序號的琴一定是不會有這個側邊的序號,通常都被磨掉了。
這些琴身上的序號的字體都不一。而且還可從80年代的非U系列鋼琴見到。
因為這方面的資料不足,所以我只能說:若見到它與鋼鈑上的序號敏合的話,序號應該就沒被改過。
型號字樣
U系列
1972年之前(序號#1540000之前)的型號都有「NO.」在之前 ,如「NO.U1」。
雖然字體沒有改變過,感覺之後幾年的字的立體愈來愈圓潤。
1971至1972年(序號#1150000至1540000),一直伴隨型號的「NIPPON GAKKI」凸字沒有了。即是,鋼鈑只有「NO.U1」的話,就是這年份的了。
1973年或之後(序號#1540000之後),型號凸字就刪去了「NO.」,位置靠右邊了一點。
1985年的型號仍然是凸字,可是凸字立體比以前方正得多。
1987年的U1A有型號凸字和印上去的型號,看起來好「假」。可是,蔡師傅家中就有一部一手的U1A,正正就是這樣。
1988年或之後的U系列型號(序號#4560000之前後)就都是印上去的。
從我的觀察,Yamaha在U1A型號之後將內銷與出口的U系列分開命名。例如1988年的U10BL(內銷)及U1E(出口)。
型號/序號旁的字母
在U系列鋼琴中,若序號旁邊有一個英文字母並與序號有一格空間(例如圖中的「A」字),這個字母很大機會就是型號的一部份,即是「U1A」的意思。
不過,早期的型號字母並非全都印上鋼鈑上,而且不太可靠。這是因為它有時其實不代表型號,例如這1972年的「D」字(聽說)是代表「兩個腳踏」,而非「U1D」型號的意思。
我見過印出來的字母就是「G」、「H」、「A」和「M」。「H」字母十分很常見,因為U1H是很長壽的型號(1972至1980年)。
近年的中國杭洲廠會用「H」字母為序號開首,這個字母是序號的一部份。「J」字母開首的序號為印尼廠製造。
某些有特點的鋼琴會以別的字母去記認,例如有靜音系統的型號名稱後面會加上「-Silent」、有Sostenuto功能的型號名稱後面加上「-S」。
非U系列
蔡師傅有見過1968年的鋼鈑上是沒有「NO.」的。聽說P系列都是賣到外國的。
70年代的非U系列型號似乎都不用凸字了,而是印上去的。
鋼鈑螺絲
U系列
1969年或以前(序號#980000之前)的U1鋼鈑邊框都有銀色凸起的「一字」螺絲。而鋼鈑LOGO上只有右上角一粒。
U3和U5的鋼鈑LOGO上則有兩粒銀色凸起的「一字」螺絲。
1970至1974年左右(序號#980000至#1950000),有些U1的鋼鈑框邊螺絲就轉成是銀色的「一字」平頭螺絲,而LOGO之上仍然只有一粒螺絲。
同年代的更高級U3、U5則仍然有兩粒銀色凸起的「一字」螺絲。不過我沒有更多這年代U3的照片去證明,敬請留意。
1974年至1983年(序號#1950000至#3680000),我們可見U1和U3鋼鈑的設計改頭換面了。LOGO上的有兩粒塗了金油的平頭的「一字」螺絲。鋼鈑框邊也用上同樣的螺絲。
雖然U1和U3 LOGO上的螺絲現在都有兩粒,U3的鋼鈑設計明顯與U1不同,留意U3型號周邊是沒有螺絲的。
1978年至1984年(序號#2570000至$4040000),U1鋼鈑上的型號凸字旁邊的螺絲數量由兩粒加到三粒「一字」。
1979至1984年(序號#2800000至#4040000),U3的LOGO四周有三粒「一字」螺絲。U1維持兩粒螺絲。
1984/1985年至1997年(大概序號#3890000至#5590000),U1 LOGO上的兩粒螺絲、型號四周的三粒螺絲及鋼鈑邊框螺絲全改為塗上金油的「十字」螺絲。
U3 LOGO旁邊的三粒螺絲和鋼鈑邊框螺絲同樣轉用塗金了的「十字」螺絲。留意,U3型號四周是沒有螺絲。
1997至1998年的U1仍然在用塗金了的「十字」螺絲,不過位置有所改變,與同款YU1一樣。
因為未能搜集到很多近年的U3圖片,只能估計型號四周的新螺絲就在同時期出現。留意LOGO四周的螺絲數量由三變回兩粒。
非U系列
蔡師傅有調過1968年的一手P2鋼琴,客戶表示這部琴一直都沒被大修過,所以可以肯定是原裝的模樣。這部琴的邊框「一字」螺絲是銀色平頭的。
早於1964年,非U系列的琴也是用平頭「一字」螺絲的。
琴釘 (Tuning Pin)
低音琴釘分佈
1954至1959年(序號#60000至#120000)左右生產的U1低音琴釘(即鋼鈑LOGO左方)分佈是散開的。U3的話,則從1954至1970年左右(序號#60000至#1150000)生產的都是這樣。
1962年或之後(序號#180000或之後),U1的低音音琴釘都整齊地排成二線。U3要到1971年或之後(序號#1150000或之後),低音音琴釘才變成這樣。
琴釘顏色
1982年前(序號#3680000之前)的Yamaha鋼琴都用黑色的琴釘。
70年代的新系列/型號(如UX)已用上銀釘。
U系列此時仍用黑釘。
大約於1987年,U系列開始被分成內銷及出口版本,例如我在香港會見到的U1A、U1E及U1F就是印有「MADE IN JAPAN」的出口版。這些80年代後期的出口U型號的琴釘從黑色換成了銀色。
不過內銷版的U型號仍在用黑釘。
U系列鋼鈑右上角特徵
1972年或之前(序號#1540000之前)的U系列鋼鈑右上角沒有什麼特別。
1973年或以後(序號#1540000之後),U3的右上角呈三角形。
1973至1987年(序號#1540000至4360000)的U1和U2邊框空了一個角。
1987年或之後(序號#4360000之後)的U1就與U3一樣。
現在的U3也是這樣。
「NIPPON GAKKI S.K.K」字樣
1932年時的「NIPPON GAKKI S.K.K.」是帶有方框的。
1935年時已經沒有方框了,字的立體較淺。
50年代初時的「NIPPON GAKKI S.K.K.」凸字比之前方形。
50年代尾時的「NIPPON GAKKI S.K.K.」凸字好像瘦了。
1963年或之後(序號#230000之後)變成只有「NIPPON GAKKI 」。
過了幾年,凸字變得比較圓潤。
1971年或之後(序號#1150000之後)就再沒有「NIPPON GAKKI」了。
個別80年代的非U系列(UX、W)鋼琴會有「NIPPON GAKKI CO., LTD」的凸字,設計明顯不同。
「MADE IN JAPAN」
偽造「MADE IN JAPAN」印是最容易的升值手法;只要鋼琴上有了這個標籤,顧客心理上便會對這部鋼琴更有信心和更願意花錢。早期的Yamaha沒有在鋼琴上印上「MADE IN JAPAN」是因為那些鋼琴都是內銷為主,以及Yamaha還沒有在其他地方設廠。
這印十分簡單,我發覺許多被「改過」的鋼琴就只是簡單地多上了這個「MADE IN JAPAN」印而已。雖然看似是無傷大雅地加一個印,大家還需要留意,因為任何偽裝手法都有其他不實之嫌。
照我的觀察,最早出現的「MADE IN JAPAN」是1987年的U1A型號(序號#445XXXX)。此外,1987年的外銷版U1E型號(#449XXXX)也有。一開始的時候,「MADE IN JAPAN」似乎只會印在出口的鋼琴上,因為有見到1988年和1997年的內銷型號就沒有這個印。
正牌字體與序號一樣。最早的「MADE IN JAPAN」印(序號4字頭的)字體會較粗。
較新的正牌字體一般線條幼細,有時偏瘦,印得利落,不會有油墨化開的模樣。
鋼鈑上的「MADE IN JAPAN」印從來都只會印在LOGO的正下方。若見到它出現在其他地方,很可能是後期印上去。
鋼鈑LOGO
直到最近,Yamaha鋼鈑的LOGO似乎沒有大幅變動過。雖然早期的造工比較粗糙,我覺得只能作參考之用。
跟據別的網頁資料,2018下半年的鋼鈑LOGO變成再沒有「YAMAHA」的字樣。這對於分辨舊琴應該幫助不大。
腳踏機關
1966年之後 (序號#37000之後),即用上三腳踏以後,機關主要由金屬組裝而成。中間腳踏的設計至今變化不大。
鋼琴外部
鋼鈑顏色
注意:因照片顏色會隨拍攝燈光和相機設置而變化,此欄照片的顏色會與現實有偏差。
早期的鋼鈑顏色偏黃。這部為1968年的U2。
70年代中的鋼鈑顏色塗得已經很平均。
這1985年的U3的鋼鈑顏色好似沒那麼黃,也塗得很平均。
近年的鋼鈑顏色似乎更沒那麼黃了。
琴蓋油壓機械/琴身左右線條
1997年8月:琴蓋新增緩降功能
U系列的其中一個成功之處是它的外形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變化,所以一般很難看得出新舊。其外表最大的變化就是1997年8月時由取代U系列的YU系列開始(外銷版仍然保留U1等流行型號的名稱),琴蓋內置油壓機械。這油壓裝置可從琴蓋兩邊的金屬辨認出來。
1997年8月:油壓機械的顏色
日本內銷的YU系列的油壓機械顏色是黑色,外銷版則是金色的。即是說,行貨的琴蓋是會有金色零件在琴蓋兩則,很好認。
琴鍵左右方邊框形狀轉變
U系列的腳踏數量/形狀
腳踏數量
約1964年或之前,U系列鋼琴腳踏只有兩個。
聽說序號旁若有「B」或「D」字母的話,就是代表「鋼琴只有兩個腳踏」的意思。
我見過的這兩部奇葩,照鋼鈑特徵來說都應該是U1G(1971至1972年),但「G」字這下就沒寫出來。
U系列的腳踏形狀
這欄只能作粗略參考,因為歷年的腳踏形狀看來沒有很統一。
1971至1979年的腳踏變得闊闊扁扁的,對比好誇張呢。這款腳踏十分長壽,1984至1987年仍會見到這類腳踏。
1980至1986年的腳踏大多是這種扁扁的。80年代尾還會零零星星的見到,我猜內銷和外銷的鋼琴可能在用不同的形狀。
YUS系列是以U系為藍本的高階系列,腳踏也是用同一款。
這腳踏形狀已用了已經20年,比其他近代設計都要久。
腳踏是可以更換的零件,所以不能百份百盡信。
腳踏機關
Yamaha的腳踏機關大同小異,較早期的兩腳踏型號用上主要以木材組成。
用上三腳踏以後,機關主要由金屬組裝而成。中間腳踏的設計都是這個模樣。
偽造例子
後期加裝的腳踏及機關
首先,1963年前的U1是沒有中間的腳踏,沒有整體降嘈的功能。不過還真是會有人會加裝一個上去,當然也不能排除它的實用性。
這部1959年的U1用的零件不是YAMAHA會用的零件,而且我肯定這個附加品可以從淘寶買到呢。
下面的這部U1雖然是1965年出產,但看來原本只有兩個腳踏。這套腳踏的形狀與一般的不同,中間Pedal的機關不是Yamaha平常會用到的鋼索機關,所以應該是後期換過的腳踏。
鍵盤下兩側的支撐柱
大部分的U1琴的鍵盤兩側下方都有兩條分開的支撐柱。
只有1965年至1970年的U1E的支撐柱跟琴身是連住的。
其他的U1版本的支撐柱都是分開的。
琴身的「YAMAHA」Label
「YAMAHA」的字體
如果見到很大的字體,可能是30年代製造的。
50年代的鋼琴已經用上我們很熟悉的字體。
「YAMAHA」的位置
很奇怪地,1961至1962年的U系列鋼琴的琴身Yamaha Label會出現在角落位置。如果見到這樣的情況,應該是這些年期的鋼琴。